1956年浙江崑劇團將傳統崑曲《雙熊夢》改編為《十五貫》,成為戲曲改革典範。一樁十五貫銅錢引發的離奇命案,開展巧思處處的推理較量,丑角及老生入木三分的對手戲堪稱劇藝巔峰。崑曲喜劇《獅吼記》同樣不容錯過,演活風流才子抗衡潑辣媳婦的巧妙智鬥,將蘇東坡筆下的「河東獅子吼」躍然舞台,營造崑曲藝術的獨特幽默。另精選五齣源自歷史傳奇的文武折子戲專場,國家級演員雲集,展現崑曲雅緻之美。
浙江京崑藝術中心(崑劇團)
浙江京崑藝術中心(崑劇團)

15/8 晚上7時30分
《十五貫》
主演:鲍晨、田漾、項衛東、徐霓、王文惠、王恒濤、胡立楠
清代朱素臣依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所載故事《十五貫戲言成巧禍》,編著傳奇《雙熊夢》。其後崑曲舞台上盛演《判斬》、《見都》、《訪鼠測字》等折子戲。上世紀五十年代,崑曲發展低迷,浙崑據《雙熊夢》整理改編演出了《十五貫》,獲毛澤東、周恩來等國家領導讚賞,並指示國人觀看學習,人民日報亦據此發表社論「一齣戲救活一個劇種」,此劇實為崑曲史上不可銘滅的一座豐碑。《十五貫》有別於崑曲一般「才子佳人」的題材,演清官況鐘為民翻案,查訪真兇婁阿鼠的故事。最早由傳字輩演員周傳瑛飾況鐘,婁阿鼠則由王傳淞扮演。劇目傳承至現今由鮑晨及田漾主演,代代相傳已歷七十年,當然值得期待。
16/8 晚上7時30分
《獅吼記》
主演:曾杰、胡娉、鮑晨
「忽聞河東獅子吼,拄杖落手心茫然。」
詩出北宋大文豪蘇東坡,狀寫其故交好友陳季常懼內之狀,後世常以「河東獅」指稱妻子強悍。明代汪廷訥依季常懼內佚事寫成《獅吼記》,戲寫陳季常因恐無後欲納妾,其妻柳氏因妒不允而屢屢阻撓,並惹出一系列荒誕劇情。崑曲舞台歷來盛演《梳妝》、《跪池》、《三怕》等折子戲,尤為崑曲「巾生魁首」汪世瑜代表作之一。崑曲舞台塑造的柳氏要強卻不可憎,季常貌懦弱實則愛妻,將舊傳奇的「女尊男卑」演出有分寸的共情。且看當今浙崑中堅一代曾杰、胡娉等人,如何詮釋這一齣令人捧腹絕倒的喜劇。
17/8 下午2時30分
傳統折子戲專場
《南柯記‧瑤台》、《吟風閣‧罷宴》、《紅梨記‧亭會》、《浣紗記‧寄子》、《雷峰塔‧水鬥》
主演:吳心怡、席秉琪、胡立楠、李琼瑤、鮑晨、王靜、王恒濤、王文惠、項衛東、張侃侃、徐霓、倪潤志、張唐逍、田漾、黃翌
《瑤台》是湯顯祖四夢之一《南柯記》中一折,蟻國公主瑤芳唱出大套北曲,其中【梁州第七】尤為經典名曲,且看帶病女嬌娃英姿颯爽。《吟風閣・罷宴》是寫於清代的雜劇,老旦唱功主戲,要勸北宋名相寇准憶苦思甜,戒奢戒驕,曲子好聽又警世。《紅梨記・亭會》是風流書生與風情才女的情愛戲,崑曲最拿手的題材,曲文寫得妙、曲子唱得悅耳,且看浙崑新一代才子佳人的風華。《浣紗記》是崑曲第一部傳奇,引導崑腔風行之首劇,然而傳唱最盛的卻不是西施、范蠡的故事,而是寫「生離死別」的《寄子》。台上伍子胥父子唱出人世大悲,台下有心人黯然落淚。大軸《雷峰塔・水鬥》,是熱鬧的武戲,白蛇、青蛇率領蝦兵蟹將攻打金山寺,與護法神將大打出手,滿台生輝,大場面最見浙崑綜合實力。

崑曲大師班
主題︰崑劇旦角行當的表演
主持:陳春苗
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4樓2號會議室
普通話主講
免費入場,座位有限,先到先得,敬請網上登記留座,詳情請參閱文化節目組網頁

崑曲大師班
主題︰崑劇生角行當的表演
主持:陳春苗
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4樓2號會議室
普通話主講
免費入場,座位有限,先到先得,敬請網上登記留座,詳情請參閱文化節目組網頁

藝人談:從「傳、世、盛、秀、萬、代」六代崑劇人看浙江崑劇團的發展
主持:陳春苗
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4樓2號會議室
普通話及粤語主講
免費入場,座位有限,先到先得,敬請網上登記留座,詳情請參閱文化節目組網頁。

崑曲名劇承傳示範
主持:張麗真
饒宗頤文化館中區I座演藝廳
普通話主講
統籌機構: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及饒宗頤文化館
免費入場,座位有限,先到先得,敬請網上登記留座,詳情請參閱文化節目組網頁
節目長約2小時30分鐘,包括中場休息15分鐘。
各場劇目不同,附中英文字幕。